江阴本地
创业相关资讯分享交流平台

IDG 楼军:在 G44 列车上看海淘的未来,轻 “海” 重 “淘”,新机会就在……

01

  跨境电商目前最主流的还是在进口,也就是所谓的 “海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海淘。

01 模式之辩

  主要有三种:B2C、C2C 和 M2C,三者的区别在于到底是进货的,还是拉商家,归根到底是对控货权 “隔山打牛” 还是自己直接控货。

  这三种模式其实在海淘盛行之前就有了。淘宝是典型的 C2C 和 M2C 的模式,京东是典型的 B2C。这两个模式发展到后来,从广度和宽度上一定是 “淘宝平台模式” 可以做更大,从服务和体验上一定是 “京东模式 “可以做到更好。两种模式到底谁有未来,现在还不分伯仲,在跨境上也是如此。

02 大势所趋

  海淘是一个大方向,是一个趋势。

  海淘的目标消费群体主要是中产阶级和有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人。他们的需求之一是买进口货,表现为即使没有现在的跨境电商,他们也会想尽办法从各种渠道从国外买东西。据统计该人群在 2015年 已达 1.2 亿,预计 2016年 应该有 3.6 亿,这部分人的消费升级心理和消费行为是海淘存在的根基

  这部分消费群体的特点是:第一,非价格敏感型人群。第一批电商服务的是 80 后为主的互联网人群,他们的时代背景和父母的教育理念背景(父母是 50 后、60 后),造就了他们的消费理念(价格敏感)。所以我们看到第一批电商是玩价格敏感起家的,淘宝、京东、唯品会都是低价,把价格压低,迅速拉起这批 80 后用户的忠诚和热衷度。

  但现在再去做电商,价格敏感已经不管用了,甚至优惠券掉在地上也没人捡。为什么?消费群体从价格敏感特性转移到对时间敏感。现在用户越来越不喜欢漫无目的的逛,或者说花太多时间逛。淘宝的体验不够好,因为第一,它没有给人服务的感觉,跟逛优质线下商场的感觉不一样。第二因为淘宝上假货、A 货、低端货的占比比较大。对于部分中产阶级人群来说,浏览这些商品是浪费时间,他们追求的是过滤后的精品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 “逛的体验”。

  所以现在起来一批海淘,是由于国内原有的供应端提供不了特别好的产品。从一开始的化妆品、奢侈品到母婴类,再拓展到食品、保健品。接下来是服装产业。

03 移动端的进化

  海淘作为电商的一个子类,当然脱离不了电商整体的变化。以前更多是 PC 电商的概念,先有货再有交易。大家都是存货,拼命占 SKU 的量,“总有一款适合你”。而在移动端,因为屏幕小了,结合了地理位置和用户唯一性,玩法会变得不一样。总结下来,移动电商先有人再有交易,再有货,甚至再有生产都来得及。这时候应该更加专注在人群的培养和核心用户的运营上面。

  又因为手机有地理位置属性,流量和用户渠道不单从线上来,还有线下的地理位置、线下的店面也是很好的获客渠道。因此在用户运营和来源上,应该更多考虑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去做。这就要求创业公司去升级互联网思维,我指的是一个立体思维的升级,而不局限于会运营电脑或者运营手机这样简单的思维。

04 轻 “海” 重 “淘”

  海淘是从 2010年 真正进入大家眼帘的,那时开始有代购公司、转运公司,从而真正地规模化、互联网化,在那之前都是 BBS 的形态。又过了几年,海淘的供应链越来越成熟,并且衍化出一批电商不只专注于发货速度,而是在选品、精品、垂直人群上花更多心思,尤其是 2015年 上半年兴起的一批的海淘公司。

  这个趋势在电商历史上也有印证。2008年 电商刚崛起的时候非常快,当当、凡客、卓越都在迅速买流量,发展供应链,加快发货速度,加速售卖,中间忽略了一些品牌和调性上的培养,导致后期乏力。而最后能起来的,占据一定市场地位的,都是当年专注在品牌培养和服务上的。有了品牌,用户才会有忠诚度。运营当中发现这样的电商公司,留存率和转化率会高很多。

  回到海淘上,现在起来的这几家越来越不是专注在 “海” 上面,而是在 “淘” 上,即电商的品质,包括选品、运营、供应链,以及用户和品牌的培养。这就是商业的本质该专注的,是长期坚持下去能形成门槛的几个点。行业越来越回归到理性海淘的格局上,未来两三年大家不去特别讨论 “进口”,这个会变得非常普及。更重要的反而是在 SKU 比原来大好多的大电商格局下,如何把电商做好。

05 新标品和长尾非标

  有没有发现最近出来一些 B2C 卖零食的?我相信食品没有出来 B2C 之前,大家认为食品类是非标。而从历史规律来看(代购化妆品出来聚美优品,代购奶粉出来蜜芽宝贝),现在朋友圈上还在卖什么,一旦卖的量大了,自然就会衍生出 B2C,这是需求驱动。这个 B2C 提供的服务,供应链、SKU 的专注都会更好,更垂直。用这个方法论去看,将来还会有一些 B2C 的标品机会,但不是原来就卖的那些,而是一些新的标品,原来没有人做,接下来会做。标品的垂直电商会越来越多

  另外一块还会出现的是,更专注在长尾非标的平台形态。现在统计出来的海淘商品,大家能看得到的,或者可以想到的,在 SKU 种类和数量上真是凤毛麟角。还有大量的商品,中国的消费者见都没见过,认识都还没认识,还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挖掘。

  接下来还会出来很多 B2C、C2C、M2C。M2C 这块我不建议创业公司参与,大型玩家玩这个会更好。从小口切入,精准切入的比较适合创业公司去做。因为这种切入法对 BAT 来说,同样要花很大的成本,效果和交易一开始不会特别大。所以 BAT 不会花很多资源做这个事情,自然给了创业公司窗口期。

  拿我最近投的一个深圳项目 SEE 来举个例子。用户使用场景是发图片就能找到图片上的同款,卖的很多都是进口和海外的衣服。实话说,这些服装在淘宝上都有卖,那为什么现在用户从 SEE 里面先看一看?这就是用户的专注和场景结合起来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入口,而且它的用户忠诚度和口碑已经出来了。

02(SEE 的 APP 截屏)

投资人眼中的海淘项目

  首先在大方向上,不管是电商还是 O2O,第一,不一定轻就好,关键看产品体验重点在哪里。第二,综合考虑获客渠道和获客成本,如何把转化率提高。围绕这几个点做新的架构设计。

  具体到海淘的投资思路上。第一,我会看它的消费升级的人群在看什么。海淘在维度上面更加专注,首先定位用户方向是什么样的,服务的核心用户是什么样的一批人(用户画像)。其次卖的商品到底是结合用户哪种应用场景或者生活场景,结合不同的场景对商品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消费场景);第二、它是移动电商;第三、它是垂直人群电商;第四、它线上和线下有结合。以这样几个点展望未来五年。

  除了以上几个基础条件之外,还有定价策略、选品逻辑、供应链情况以及可拓展性。这是几个维度,但是具体的项目得具体沟通。早期项目不太看用户增长的速度有多快,因为市场上已经有很成熟的方式去买流量买用户。所以关键是用户来了之后的留存和转化,以及对产品的粘性到底有多强。这几点或许更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产品和带来的服务本身是否更好。特别是在这个更加专注品牌和服务的时代,其实都是要拿时间养,急不来。

答疑时间

  Q:海淘 + 直播可行吗?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玩法?

  A:海淘 + 直播的模式到底是不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模式,目前还有待确认

  用户以往的浏览习惯,不停往上刷,两三秒就刷出好几个商品。而直播或视频,时长少则三分钟,多则五分钟,抛开形式看本质,其实相当于用很长的时间去推很少的商品。这几个商品要么卖得贵,毛利率很高,需要用更好的体验去推销,否则如果卖的是别人用图片 + 文字就能卖出去的货,在经济上这个账是算不过来的。

  所以你看电视购物只会卖爆款,卖不了特别多的款。那些时间用来通过图片 + 文字的形式浏览几十个商品,上百个商品,转化率更高。

  Q:跨境进口电商到底能走到什么量级?受国家政策的限制会不会很大?

  A:政策不会影响一个市场的发展,它只会让市场更加理性。同时,市场越来越理性,也是配合政策越来越开放或者规范的趋势。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相信政策一定是越来越开放的,但不是一蹴而就。

  用户有没有需求,市场能不能起来,应该不是由政策决定的。就像当年我投 “快的打车”,才开始三个月就有被政府喊关停的,但到最后政策还是承认,因为大家都喜欢用这个产品。如果产品或服务真能给用户带来福利,而且没有滥用社会资源,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到最后不管政策上有没有承认它,都会变相去扶持。

  所以,关键要看事情的初衷和价值观是不是正向的。政策和市场相比总是慢半拍,在跨境和进口方面,千万不要去利用政策的漏洞,不要把精力都放到玩政策上。因为政策也是在跟着市场不断变化,今天咬住政策玩一套,明天政策一变,原来的那套模式就不灵了。要想做得长久,还是要专注于用户想要什么。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江阴帮 » IDG 楼军:在 G44 列车上看海淘的未来,轻 “海” 重 “淘”,新机会就在……
分享到: 更多 (0)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您可以打赏博主或点赞文章,请随意打赏或点赞哟!
 打  赏

评论 抢沙发

江阴创业项目信息分享平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