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本地
创业相关资讯分享交流平台

鲍勃·迪伦获奖,民谣粉狂呼的连诺贝尔都认同民谣了,真的存在吗?

鲍勃·迪伦

一年一度的“村上春树伤心日”又如约而至,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出人意料的颁给了鲍勃·迪伦,一个以摇滚民谣歌手、音乐人身份而被国人熟知的名字。结果瞬间把原本准备好“黑春上”的段子引领到了其他方向。

鲍勃·迪伦

巧合的是,同一天另一个大新闻是宋冬野因吸毒被捕,于是刷屏最多的一个段子就是“同样是玩民谣的,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但是打住,这里有个巧妙的逻辑转换,就是将鲍勃·迪伦和中国民谣歌手都归类到了“民谣”这个标签上,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无数公众号和民谣粉狂呼的连诺贝尔都认同民谣了,真的存在吗?

这是一个快餐的年代,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需要科普,连莫言都不例外,更别说鲍勃·迪伦了。

鲍勃·迪伦

中国人热衷于逻辑学中的“同类误判式狂欢”,比如巴萨赢了因为我是巴萨球迷所以我赢了,比如乔布斯牛逼我是卖手机的我也牛逼,比如中国强大了我是中国人我也强大了。但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真实的鲍勃·迪伦是一场要换六个演员才能诠释的电影,他的胜利,不一定就是民谣或者大众文化的胜利。

鲍勃·迪伦有很多标签,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无标签”

假如给美国音乐做个排名,那约翰·列侬之前恐怕只有鲍勃·迪伦和伦纳德·科恩。但相比伦纳德·科恩贯穿一生的颓废和悲伤,鲍勃·迪伦却是一个难以用标签修饰的人。

他是反抗领袖,但从没有一首歌真的高举反抗大旗;他致力于摇滚,但抒情唱法是他的音乐特征;他直接受益于金斯堡为代表的“垮掉一代文化”,但同时对莎士比亚、拜伦等古典主义文化推崇备至。

迪伦貌似是位平民歌者,但也是摘得学院桂冠最多的音乐人。

相比于某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某一种思潮的记忆,迪伦的音乐和文学特质都更具有简单的特质,他是歌手、词曲作家、诗人、小说家,乐评人和影视从业者,但他鲜有结构鲜明的代言某种风格和思想的时候,只是始终在坚持表达和创作。用崔健的话说,“鲍勃·迪伦越是不代表谁,他的影响越大,那些总是想代表时代的人,越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影响”。

而低调和不站队在数十年的坚持和优质内容作品出产之后,反而形成了迪伦最大的一种风格——无标签。

所以真正认同迪伦价值的人,恐怕很难把他划到某种群体性和思潮性胜利里,甚至很难感觉他摘下诺贝尔文学奖有多么惊人。

复活的吟游诗人传统和Dylanoloy

迪伦相比于“颓废一代”影响下的大部分美国音乐人有个显著的不同,就是对文学、学院派、奖项等等看起来高高在上的东西并不排斥,甚至亲近。

2008年,普利策文学奖就因迪伦“对美国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创作中的非凡诗性力量”授予他特别荣誉奖。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流行歌手获得普利策特别奖,其爆炸意义绝不下于今天的诺贝尔文学奖。

而如果从相对保守的文学视角来看,到底迪伦最突出的贡献何在呢?

世界学术与文学批评界的普遍共识,迪伦身上复兴了现代主义之前的欧洲吟游诗人传统。他以人生、境遇、看问题视觉为诗或者为歌,很少掺杂对现代主义的认同和反置。了解欧美文学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很难的,迪伦在世界文学轰然驶向结构和碎片化的时候冷静的将他向后推了一步,由此诞生了美国流行文化中很多独特的文学气质。

所以迪伦绝不只是个歌手,更加是一个具有文学史地位的诗人和思想者,就这一点来看,他与其它任何国度的任何一位摇滚和民谣歌手都大相径庭。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美国高等学府中就开始了对迪伦和迪伦现象的研究,至90年代传播到世界并确立了多重学术共识和衍生理论,这门学科被命名为Dylanoloy——迪伦学。

这样的价值和象牙塔地位是任何其它流行音乐标签者都无法比拟的,坊间流传迪伦陪跑了若干年诺奖,甚至2006年一度接近夺奖,绝不是没有道理。

认同的是个体意志,不是文化断层

迪伦得奖后,我看到了两种声音,一说流行文化和民谣摇滚终于得到了世界级认同,二说诺奖变得谄媚而无耻,开始讨好大众文化。

但是不是可能有第三种解释呢?就是诺奖依旧在追寻某种认定标准,按照自我价值观寻找获奖者?

事实上,近十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产生的最显著变化就是,不断寻找传统欧美主流文学之外的文化代表。最终认定的作家、诗人,无一例外都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各自文化群落的文学生态,但又在其它语境里是相对陌生的。比如迪伦之于美国当代诗歌,比如莫言之于中国当代小说。

或许大部分人已经忘记了,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白俄罗斯记者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她所凭借的是在传记文学这个类目里的成就。或许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现实:诺贝尔文学奖发展到今天,更中意的是在亚语境中作出改变的个人,而不是这种亚语境本身是什么。

中国互联网的舆论场中,太热爱关注这个作家的国籍、背后的文化种类,甚至政治选择,甚至还有人把村上春树不得奖和中日关系扯到一起。但同时,我们又太少关注作家本身,关注ta的作品、技巧、风格变迁和坚硬的一生。

这是迪伦一个人的胜利,仅此而已。

结束语

很推荐大家去看看鲍勃·迪伦的音乐传记影片《I’m not here》,无论之前是否看过,再看一次总归有很多感慨。这比跟风捧迪伦或者跟风黑迪伦,都来的有意义一些。

鲍勃·迪伦

最后,再贡献一个八卦:鲍勃·迪伦的前女友琼·贝兹在和鲍勃分手后曾交往过另外一个男友,后者被认为是因为琼与自己的偶像鲍勃交往过才猛烈追求她。这个人,就是苹果教主乔布斯!

来源:虎嗅网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江阴帮 » 鲍勃·迪伦获奖,民谣粉狂呼的连诺贝尔都认同民谣了,真的存在吗?
分享到: 更多 (0)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您可以打赏博主或点赞文章,请随意打赏或点赞哟!
 打  赏

评论 1

  1. 0楼
    leo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leo8年前 (2016-10-24)回复来自天朝的朋友 谷歌浏览器 Windows 7

江阴创业项目信息分享平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