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本地
创业相关资讯分享交流平台

爱拼车“猝死”:团队在产品上一度分心,没能“血拼”出未来

拼车应用的代表性公司之一——爱拼车在今天(5月25日)发布公告称,该服务将于近日停止服务,并将按步骤逐渐关闭所有功能。从今天下午3点起,爱拼车已经关闭了新用户的注册服务。

第二步,它将在6月1日12点关闭发布线路和抢单服务,最后在6月5日关闭所有服务器,停止所有服务与支持。

以下是它发出的用户公告。

0.webp

这个消息来得很是突然,此前拼车界几乎没有听到什么爱拼车要倒的消息。

爱拼车由朱峰(公司CEO)、陈旭东、杨洋等三人在2013年于杭州创办。

根据《天下网商》的报道,做这个事情的初衷是由天使投资人李治国提出来的,为了做这个项目,首先要找到三个人。然后他就从阿里找到了这三个人。其中朱峰和杨洋来自于B2B,陈旭东从口碑网出来之前,是最早一代的产品经理,做生活服务类产品的经验很丰富。除陈专注于产品外,其他两人偏重市场,这是一个很好的搭配,亦是天使投资人要找的三个人。

爱拼车的第一个版本于2013年10月上线,应该说是国内比较早期的拼车应用了,上线初期叫多诺拼途,后来据说A轮拿到了IDG领投的1000万美元。

在拼车市场摸索之余,爱拼车团队曾经在2014年下半年推出拼车之外的新产品——P2P租车,这是一款仅针对机场租车场景的P2P分布式租车产品——多诺租车。

当时杨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分散式租车存在三个有待解决的问题:1.用户匹配;2.地理位置匹配;3.时间匹配;而飞机场虽然缩小了场景,但从某种程度上规避了现有的问题。”

所以多诺选择从机场租车切入,爱拼车为了这款产品从2014年4月到2014年10月孵化了半年时间,花了四五百万人民币。据说,多诺独立获得过数额不明的“数百万美元”Pre-A投资。(未确认)

这可谓爱拼车团队犯的一个重大错误。“玩了半年之后,我们发现(租车)这个行业水太深了。”(杨洋语)

他说“越是后发力量,你付出的代价成本就要比别人高很多倍,所以做了半年之后发现我们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就立刻宣布不干了。那个时候我们把一家公司切成两家公司,浪费了钱不说,还让拼车的业务没法往前跑。”

可以推算,爱拼车大概在今年四月份放弃了多诺业务。但谁料到这么快连老本行拼车业务也守不住了呢!

拼车业务有多难?杨洋也曾说过实在话,他说:

拼车比专车更难。专车平台可以雇佣司机,雇佣制,派单制,对于多长时间在线和服务都有要求。但拼车就不一样。拼车的车主,不是平台能雇佣的。专车可以在全国雇佣几万个司机,但是拼车不可以在全国雇佣几千万的司机,所以拼车的管理规范、运营机制和产品逻辑要比打车、专车这两者来得难的多。

另外,在现在的拼车领域,资金补贴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拼车或者说用车是一个无底洞。

一个市场出租车的总量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比如说当时滴滴和快的去抢上海市场,上海一共有3万辆出租车,一个月需要补贴多少是可以算出来的,但私家车是算不出来的,这是一个无底洞。

爱拼车的“猝死”极大可能是死于融资不到位,资金链断流,并由钱荒引起内乱,导致创始人索性放弃(杨洋前不久曾对媒体说爱拼车在筹备第四轮融资。前几轮并未正式披露,所以我们也不得而知都有哪些投资者投过它)。而在Uber估值直欲突破500亿美元、大家一片看好共享经济、P2P模式的当下,投资机构为何不愿意给爱拼车输血,支持这个团队往前?是因为此前这个团队在战略判断、内部管理上表现出能力薄弱?还是因为眼见着Uber、滴滴快的等巨头仗着财大气粗有极强的垄断优势,对此前大量新创公司构成的“拼车”市场来势汹汹?

来看百度百科上对滴滴顺风车的一段介绍来感受下 :

2015年4月,滴滴顺风车车主招募计划正式开始,也预示着滴滴的拼车上线已经为时不远了。与此同时,滴滴给予车主的补贴也高得有点令人眼热。滴滴方面的补贴计划是:对于入驻滴滴顺风车的车主,滴滴给予新注册用户50元补贴,完成首单后再送100元,如果推荐其他人还可以再获得20元。而根据常理推断,滴滴还会给予首次乘坐顺风车的乘客近乎“免费”的吸引。与滴滴顺风车的高额车主补贴相比,其他拼车公司的补贴有点小巫见大巫了。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主流拼车公司的应用,乘客首单使用只需要支付0.5元—1元(除天天用车首单9元),不过车主补贴却没有滴滴高。

爱拼车离场,也许并不会影响诸位巨头及新创公司继续在拼车领域里“血拼”的力度。因为就像杨洋说的,

中国有接近两亿的公家车和私家车,如果每一辆车有4个空座可以分享出来,一天仅是早高峰就有8亿空座。如果加上晚高峰,就有16亿空座。如果每一个空座的平均消费是10块钱,每天有160亿元的市场价值,这是拼车应用可以看到的市场前景。

这个市场如此之大,共享经济看上去如此有前途,每个创业者,每个参与竞争的公司,都认为自己看到了并属于未来。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江阴帮 » 爱拼车“猝死”:团队在产品上一度分心,没能“血拼”出未来
分享到: 更多 (0)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您可以打赏博主或点赞文章,请随意打赏或点赞哟!
 打  赏

评论 抢沙发

江阴创业项目信息分享平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