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本地
创业相关资讯分享交流平台

Magic 在前,细分领域的“助手即应用(Assistants as App)”大潮在后

 

  36 氪曾经多次撰文介绍以文本为媒介的“万能助理”模式——Magic,在 O2O 大潮下的中国也有很多家公司涌现。而在硅谷,有趣的是,各细分领域的 Magic 们也纷纷冒出来了。

  Nir Eyal 是 Hooked:How to Build Habit-Forming Products 一书的作者,近日他在个人博客 Nir & Far 中探讨了关于一些细分领域的人工或人工智能助手应用,其中提到两家初创公司:NativeVida Health

  Native 与它的名字一样,是一款希望给用户带来“原生”感觉的应用,聚焦在线旅游,通过一个名为 Tim 的虚拟助手帮用户搞定与旅行相关任何事务:搜索、比价、预定机票、酒店,转机误机后与航空公司协调更换座位等,享受所有这些服务需要缴纳月费 25 美元。

Image title

  当 Nir 在儿童游乐场与朋友讲述这个公司时,另一名带孩子荡秋千的女士听到后笑了起来,“太有意思了,我的公司也在做一模一样的事,只是我们聚焦健康领域。”

  她就是 Stephanie Tilenius,Vida Health 的 CEO。

  Nir 试用了几周 Vida,与 Tim 类似的虚拟助理 Mindy 会通过他发送的食物照片,分析这样的饮食可能给身体造成的影响,并定时发送提醒,让他上传饮食的照片和给自己身体状况的评分。随后,她还会给出可以改善特定症状的饮食建议。

Image title

  显然在线旅游和健康领域只是这种以文本为交互页面、以个人助手为核心的应用可以覆盖的一小部分,Nir 在另一篇文章中探讨了助手即应用(Assistants as App)有哪些适用场景。
  

当用户有一个目标,但是有太多选择

  最近,全球媒体机构 Carat 的一份调查显示,41% 的人感到网络上过多的选择已经给他们作选择造成了负担,同时 26% 的人感到信息过载,网购已经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类似 Operator 的导购功能可能是人们需要的,但需要排除的是单纯享受浏览商品选择的情况。Nir 特别提到了助理模式在企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当数据的获取成本降低,但分析难度增加

  这一点在健康类应用中体现更加明显。Vida 这个例子中,处理数据对用户来说是有门槛的,但是对于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或者将他们的经验吸收的人工智能后台来说会相对容易。尤其是当助手具备整合来源不同的信息的能力时,原本让用户头疼的数据处理可能成为一家公司的机会。

  另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可穿戴设备。对于手机屏幕来说,发信息是一种合适的交互方式,但当屏幕变小后,交互空间会被压缩,语音输入则会显得更简单易用。
  

当它能够给你朋友一样的感觉

  文本交谈式的界面会自然给用户一种亲切感,而对于一些涉及交易的推荐类助手应用,获取用户的信任至关重要。如果 Native 开始给你推荐赞助商的酒店,Vida 开始像你推荐减肥药,大概马上会被卸载吧。

  另一个细节是,助手式的应用对于即时性需求来说,可能不是最适用的。当你和一个朋友发信息的时候,通常会给 TA 一定的反应时间。对比 Google、苹果开发的虚拟助手应用,更适用于即时的简单需求;而针对相对复杂且需要人类经验分析的需求,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有助于人力开支的削减。

  有趣的是,国内也已经出现了一些有 Magic 思路的产品,比如旅游领域的“口袋地陪”。或许未来,我们还会看到在更多细分领域的尝试。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江阴帮 » Magic 在前,细分领域的“助手即应用(Assistants as App)”大潮在后
分享到: 更多 (0)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您可以打赏博主或点赞文章,请随意打赏或点赞哟!
 打  赏

评论 抢沙发

江阴创业项目信息分享平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